崂山画派
崂山,有“海上第一名山”之称,有着浑厚的文化底蕴。他历史悠久,名胜古迹众多。有石皆含水,无峰不住云,峰峦叠嶂、洞壑奇险、曲水怪石、峭壁危岩、险峤望海、古木参天,怪松林立,云雾缭绕、虚无缥缈。置身之中,真乃仙境。
由于崂山独特的自然环境,古往今来吸引大量文人墨客前来探险、游览。他们寄情山海而忘返,挥洒才情而畅然。遗存卷叠浩繁的赞美诗篇。远至秦皇汉武之登临崂山,留下千古绝唱和谜团。中至蒲松龄降雪树下构思奇书《聊斋志异》,《崂山道士》天下传。近至军机大臣吴郁生30年间历次游崂山,完成《中国名胜第二十二种—崂山》一书,崂山胜境传世间。如此等等,枚不胜数,构成崂山文化坚实的内涵。
丹青高手、书画名家更是对崂山趋之若鹜,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,崂山仙境是激发他们创作激情的源泉。历代许多书画名家游离崂山,触景生情,舞动笔墨,挥洒才情,创作出大批有关崂山题材的书画作品,形成艺术特点突出的“崂山画派”。书画艺术是中国文化国粹中之国粹,“崂山画派”遗存的书画作品,是崂山文化的精髓。“崂山画派”的艺术特点、艺术成果和创作精神,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总结。
虽然古代有不少书画名家描绘过崂山,如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、清代的书画大家法若真、高凤翰等等。但“崂山画派 ”主要有近现代的书画名家构成。
青岛市的近代文化是殖民文化和移民文化交融而成。移民文化中主要有三部分元素影响重大。一是前清遗老,辛亥革命后,清政府土崩瓦解,前清官宦学者陆续迁居青岛,他们有吴郁生、黄曾源、刘廷琛、康有为、庄陔兰、王垿、于式枚等等。这些前清遗老都是文人雅士,他们设立藏书楼,聚集雅士从事文化活动,青岛民国期间三大藏书楼都是他们所建,为青岛近代文化的繁荣带来及其积极的意义。二是山东大学在青岛设立,汇集许多学者文人,如王统照、王献唐、黄公渚、文一多、老舍等等,他们对青岛近代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功不可没。三是晚清民国期间从全国各地迁居青岛的书画名家,他们迁居青岛后从事书画创造或教书育人,为青岛的文化事业功勋卓著,如1927年初成立的“少海书画社”的约四十名社员和1938年成立的“青岛画会”。
“崂山画派”主要是有以上文人雅士组成,主要有:吴郁生、庄陔兰、王垿、康有为、宋怡素、刘仲永、刘菊园、史承荫、童孚恩、郝保真、刘凤翔、周至元、黄公渚、杜宗甫、张伏山、王仙坡、任光庭、刘宗枚、孙德育、梁天柱、邵庚泉等等 。
“崂山画派”的画家还有黄公渚、杜宗甫、张伏山、王仙坡、童孚恩、刘宗枚、周志元、孙德育等人,这些人挥动笔墨,挥洒才情,描绘美丽壮观的崂山风景,逐渐形成艺术特点突出“崂山画派”,为崂山文化事业的发展,做出不朽贡献。
“崂山画派”丹青高手不断辈出。青岛画家刘金锡及同仁韩继光、韩敏、刘晋忠、汪稼华遵循继承前人的传统,开拓创新创建崂山画派,他们联同青岛和国内一大批知名书画家共同打造崂山画派。
“崂山画派”的书画家,有外师造化之景,中的心源之功,此乃最好写照。
![]() |